焊花飞舞映匠心——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河油田建设有限公司电焊工韩冰 - 上海出租车票务网
 
焊花飞舞映匠心——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河油田建设有限公司电焊工韩冰
 

焊花飞舞映匠心——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河油田建设有限公司电焊工韩冰

发布时间:2022-03-24 08:39:21
 
韩冰(右一)在检修焊道外观成型情况。(杨世龙 摄)   “五一”前夕,当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消息传来时,辽河油田建设有限公司电焊工韩冰正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现场,手握焊枪准备作业。半年来,这个“石油红”一直坚守在国家能源大动脉,不曾离开。   25年寒来暑往,黄沙漫天的戈壁荒滩上,韩冰以风沙为伴;积雪没膝的极寒地带,他以大地为席;坡陡沟深的高山峡谷,他与丛林为邻,以一道道完美的焊缝,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辽河铁军精神。   建功国家能源动脉   南征北战,东奔西走,是韩冰25年来的工作日常。西气东输、陕京管线、西部管道、川气东送以及中俄原油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国家重点工程都留下他的足迹。   2020年7月,在抢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第三标段施工中,中央干渠顶管穿越连头作业耗时最长、工程量最大、难度最高。由于地势低洼,又正值雨季,16米深的管沟完全被淤泥掩埋,挖掘机此时不能靠近管线。为了防止塌方增加施工难度,10台潜水泵开足马力排水,即便这样,地下水还是不断上涌。   韩冰二话没说,率先跳进管沟进行人工排水。在他的带动下,工友们纷纷跳入管沟一边排水一边配合搭建防护钢板,为焊接工序创造了条件。在焊到管线底部最低点时,韩冰直接卧到泥水里作业,他的衣领里灌满了泥沙,半个焊帽都浸在淤泥中,仿佛当年“铁人”王进喜跳入泥浆池堵住井喷的情景再现。   就这样,韩冰带领电焊班连续10个昼夜奋战在现场,优质高效地完成了该处16道焊口的连头任务,经检测焊口合格率100%。   站在焊接技术前沿   “把技术琢磨精,把工作干出色,才是实实在在的技术成才、技能报国。”这是韩冰经常说的一句话。在焊花飞舞的管道施工现场,无论是内部队伍比拼,还是各大工程角逐,韩冰的焊接技艺都是公认的“NO.1”。   2018年初,韩冰所在的自动焊五队进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参加施工会战。该项目是国内首个应用全自动焊接工艺的大口径长输管道项目,管道口径、管材钢级、施工标准、自动化水平均刷新了油建施工纪录。   施工过程中,由于设备厂家给出的焊接参数无法满足现场实际施工需要,这支久经沙场、名扬业内的“金牌”队伍集体遭遇了“滑铁卢”——焊接一次合格率竟不足94%,没达到创优工程的质量要求。   全新的设备、陌生的工艺,按惯例应该有适应的时间。但是国家级的能源大动脉,没有“试错”的时间。工期就是命令、质量就是生命。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危急关头,韩冰主动请缨。他在深入了解自动焊机主控系统和工作原理之后,反复查看检测底片,对焊接缺陷逐一分析。通过比对焊接参数,他不仅发现了问题的根源,还针对焊接中产生的不同缺陷,在全线率先调试出了一套符合实际需求的全自动焊机参数方案,保证了焊接一次合格率全面达标,将辽河油建的大旗稳稳插在了国内大口径长输管道全自动焊接的技术前沿。   诠释辽河铁军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辽河铁军精神在韩冰身上得到完美诠释。   同事眼中,工作中的韩冰就是一个“拼命三郎”。在陕京四线输气管道第四标段工程延庆段施工中,有近40千米的山区,石方段施工难度极大。由于前期征地困难,山区土建施工进度缓慢,留给焊接施工的时间极为有限。关键时刻,韩冰作为焊接骨干和施工队里的老大哥,带领工友们战高温、爬陡山、钻密林,连续6个多月吃住在山里,成为了“山大王”。   经过半年多苦战,他们先后完成了3个隧道穿越施工、1处明长城穿越等多个节点工程施工,按期完成了这项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施工任务,为陕京四线全线建成投产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甲方高度评价,叫响了辽河铁军品牌。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中俄能源合作的典范工程,是优化我国东部天然气管网布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工程。为了保证焊接质量,韩冰每天都要逐个进入管道内观察内焊道与母材的融合情况,将可能存在的问题告诉焊口组对管工,及时调整对口参数以免出现偏差。处理返修焊口时,韩冰带领团队认真分析缺陷位置、深度,确保返修一次合格。返修后,他还与焊接人员仔细研究焊接缺陷产生的原因,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焊口不合格,有效提高了焊接一次合格率。